位置: 主页 文献 织造技术 浆纱工艺参数与质量控制

浆纱工艺参数与质量控制[复制链接]

发表于:2016/06/19 09:41:23
收藏此文

浆纱工艺参数与质量控制

 

一、浆纱工艺设定与调整

 

浆纱工艺设定的任务是根据织物品种、浆料性质、设备条件的不间确定上浆工艺路线,主要内容有:浆料的选用和浆液配方的确定、调浆方法、浆液黏度和pH值、供浆温度、浆槽浆液温度、浸浆方式、压浆辊加压方式和质量、湿分绞棒根数、烘燥温度、浆纱速度、上浆率、回潮率、总伸长率、墨印长度、织轴卷绕密度和匹数等。

 

(一)上浆率的确定

 

确定上浆率主要考虑纤维种类、经纱线密度、经纬密度、织物组织和所用浆料的性能。对于纱特粗、强力大的纱线,上浆率可较低。纱特细、强力小的,上浆率要相应增大。原纱品级好,或捻度大、毛羽少,上浆率可小些。反之,上浆率要大些。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,平纹比斜纹、缎纹的交织次数多,单位长度内的提综次数多,平纹织物的上浆率要大些。织物的经纬纱密度大时,织造时经纱承受的摩擦、屈曲和拉伸次数多,上浆率要大些。采用浆膜性能优良的浆料,上浆率可小些。相反,上浆率要大些。

 

确定上浆率还要兼顾地区气候、车间温湿度条件、机械状态、上浆工艺和质量管理等因素。如车间温湿度控制良好,织机状态优良,原纱和准备工艺良好,调浆配方合理,浆液制备质量好,上浆工艺和质量好,虽织机速度略高,上浆率还可以降低。

 

上浆率要适当,每一种织物根据其具体条件,存在一个最佳的上浆率,此时的织造断头率最低,经济效益最好。上浆率增大或减小,织造断头率都将增大。确定新品种的上浆率,一般以相似品种作为参考,根据新品种与相似品种在主要因素上的差异做适当增减,然后经试织才能最终确定。上浆率也可按下面经验确定,表3—10为使用有梭织机织造平纹织物时的上浆率范围(所用浆料为混合浆),再根据织物组织、纤维种类、织机类型,依表3—11~表3—13进行修正,上浆率工艺设计允许范围见表3—14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  

          

 

(二)回潮率

 

1、影响浆纱回潮率的因素

 

(1)烘房温度:烘房温度高低影响浆纱的回潮率,烘房内热空气或烘筒温度不稳定,浆纱回潮率就不稳定。烘房温度取决于纱线的耐热性,棉纱耐热性好,烘房温度可高达120%,涤/棉纱基本与棉纱相同。羊毛的耐热性差,在100~110℃的温度下纤维即变黄,使纱线强力下降,因此,烘干温度应在100℃以下。苎麻纱耐热性不及棉纱,烘房温度可控制在110℃左右,但也有采用120℃高温烘干的。烘房温度还与所使用的浆料有关,使用PVA等化学浆时,烘房温度为100—120℃。使用淀粉与化学浆料的混合浆时,烘房温度可适当提高。

 

(2)烘房排气量:烘房的排气量要适当,若排风不良,烘房内空气湿度大,纱线不易烘干,浆纱回潮率大;反之,排风量过大,烘房温度低,能耗将增加。

 

(3)气流方向:烘房内气流紊乱或有死角,将造成浆纱的回潮率在横向不一致。

 

(4)浆纱速度:在烘房绕纱长度不变的条件下,浆纱速度快,浆纱在烘房内停留的时问短,浆纱回潮率大;反之,浆纱速度慢,浆纱回潮率小。

 

(5)上浆率:纱线上浆率大,回潮率易偏高;反之,回潮率易偏低。

 

2.回潮率的控制在实际生产中,浆纱回潮率的调节有“定速变温”和“定温变速”两种方法,目前一般采用“定速变温”的方法。“定速变温”法是浆纱机的速度保持不变,通过调节蒸汽压力来控制烘房温度,从而调节回潮率。“定温变速”法是在蒸汽压力不变的情况下,改变浆纱机的车速来调节浆纱回潮率。但车速改变,压浆辊的压力需随之调整,否则会影响上浆率。

 

3.回潮率的确定确定回潮率主要考虑纤维种类、经纱线密度、经纬密度、织造条件、上浆率高低和所用浆料的性能。浆纱回潮率过大,纱线易粘并,浆纱弹性差,耐磨性也差,织造时开口不清,断头增加,易出现“三跳”疵布,造成窄幅长码疵布。回潮率过小,浆纱弹性差,手感粗糙,浆膜容易脱落,织造时脆断头多,还易造成宽幅短码疵布,从节约能源来说,烘得过于也是一种浪费。

 

适宜的回潮率可使浆纱具有较好的强力和弹性,浆膜坚韧耐磨。用淀粉作主浆料时,浆纱回潮率应略低于纱线的公定回潮率。用合成浆料时,则取同值或略高的数值为宜。上浆率偏高时,回潮率可略大,以避免浆纱脆断头。梅雨季节,回潮率可低些。

 

大多数情况下,浆纱回潮率掌握应比纱线公定回潮率小一些,让纱线在织布车间吸湿而达到平衡回潮率,但吸湿性特差的长丝或短纤纱,应比公定回潮率约高0.5%。

 

常见品种的浆纱回潮率范围如表3一15所示。

           

 

(三)伸长率

 

1.影响浆纱伸长率的因素

 

(1)经轴制动力:经轴制动的目的是防止纱线松弛,但经轴制动与减少经纱伸长相矛盾。制动力大,防止松纱效果好,但经纱伸长大,因此经轴制动力应尽可能小些。

 

(2)浸浆张力:干态纱线可承受一定的拉伸作用,且拉伸后的变形容易回复,但纱线在湿态下拉伸会引起不可回复的永久变形,使纱线弹性损失,断裂伸长下降,因此,应尽量减少对湿纱的拉伸作用。纱线浸浆时呈放松状态——松弛浸浆,对吸浆和减伸都有利。所以,应使引纱辊至上浆辊间的伸长为负伸长。

 

(3)湿区张力:合理选择烘燥方式,缩短经纱在烘房内的穿纱长度,烘筒采用积极传动,烘房导纱辊灵活而平行,可以减小湿区张力,降低浆纱伸长率。

 

(4)干区张力:为保证分纱顺利,浆纱出烘房后应有足够的张力。张力太小,容易分绞断头或摩擦和堵塞伸缩筘而断头。张力太大,浆纱伸长率大。在烘房至拖引辊之间设置控制伸长的差微变速装置,以控制干区张力。

 

(5)卷绕张力:为使浆轴卷绕紧密,成形良好,此时的经纱应有足够的卷绕张力,且张力值是各区中最大的,此阶段的伸长较大。

 

2.伸长率的控制整经时加放千米纸条,在消极式经轴退绕装置中,通过控制各轴的制动力,使相应的千米纸条同时出现,保证各轴经纱伸长一致。新型浆纱机在引纱辊与经轴架之间设置张力自动调节装置,使各整经轴的退绕张力一致,片纱张力均匀。

 

在保证浆纱出烘房的回潮率符合工艺要求的前提下,缩短烘房内经纱的绕纱长度。烘筒采用积极传动,尽量减少浆纱的湿伸长。

 

3.伸长率的确定经纱上浆后的弹性总会有所损失,在满足浆纱工艺和织轴卷绕要求的情况下,应尽量降低浆纱的伸长率,以利于减少织机断头。常见品种的浆纱伸长率范围如表3—16所示。

           

 

(四)浆纱疵点成因与控制

 

浆纱生产中产生的主要浆纱疵点有:

 

1.上浆不匀由于浆液黏度、温度、压浆力、浆纱速度的波动以及浆液起泡等原因,造成上浆率波动,严重者形成重浆或轻浆疵点。重浆会降低经纱的弹性,在织机上引起经纱脆断头,落浆增加。轻浆则纱线毛羽多,经纱在织机上相互粘连,造成开口不清,断头增加,甚至生产无法正常进行。在压浆辊压力不能自控的浆纱机上,长时间开慢车会引起片段性轻浆起毛(俗称段毛)。

 

2、回潮不匀烘房温度和浆纱速度不稳定造成浆纱回潮率不均匀。浆纱回潮率过大,浆膜发黏,织机开口不清,浆纱耐磨性差。回潮率过小,则浆纱发脆,并且能耗增加。

 

3、张力不匀各整经轴退绕张力不匀,浆纱机各导纱辊不平行、不水平,浆轴卷绕位置不正引起纱片歪斜等造成。

 

4、浆斑浆液中浆皮、浆块沾在纱线上经压榨之后形成分散性块状浆斑。另外,长时间停车后,上浆辊与浆液液面接触处黏结的浆皮沾到纱片上,形成周期性横条浆斑。浆液温度过高,沸腾的浆液溅到压浆之后的纱片上,形成浆斑疵点。

 

5、倒头、并头、绞头浆纱断头后缠绕导纱部件会产生浆轴倒断头疵点。整经轴浪纱增加了浆纱干分绞的困难,易引起纱线分绞断头,形成并头疵点。穿绞线操作不当,纱线未被分开,也形成并头疵点。纱线卷绕过程中移动纱线在伸缩筘的位置及断头后处理不当、落轴割纱及夹纱操作不当造成绞头疵点。

 

6.松边或叠边由于浆轴盘片歪斜或伸缩筘位置调节不当,引起一边经纱过多、重叠,另一边经纱少、稀松,以致一边硬、一边软的现象,又称软硬边疵点。织造时边纱相互嵌入容易断头,并且边经纱张力过大、过小,造成布边不良。

 

7.墨印长度不正确、流印、漏印测长打印装置工作不正常或调节不当引起的疵点,它将影响织机上落布工作,造成长短码紊乱。

 

8.油污导纱辊轴承处的润滑油熔化后沾在纱片上,浆液内油脂乳化不良上浮,清洁工作不当都会造成油污疵点。

 

(五)浆纱速度

 

浆纱速度的确定与上浆品种、设备条件等因素有关系。在上浆品种、烘燥装置最大蒸发量、浆纱的压出回潮率和工艺回潮率已知的情况下,浆纱速度的最大值计算:

            

式中:νmax——浆纱速度;

G——烘燥装置的最大蒸发量,kg/h;

Wg——原纱公定回潮率;

Tt——经纱线密度;

m——总经根数;

S——上浆率;

W0——浆纱压出回潮率;

W1——浆纱离开烘燥装置的回潮率。

浆纱速度应在浆纱设备技术条件的速度范围内,通常浆纱机的实际开出速度在35~70m/min。

 

二、浆纱工艺参数实例

 

表3—17给出的是几种织物的主要浆纱工艺参数。

 

          

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

下载此文档

大小:0KB

所需积分: 0
下载本文档需要积分,如何获得积分?
分享到: